您现在的位置:时时财经新 闻地方新闻

中山公园宰牲亭封闭将大修 预计明年9月完工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19-07-11 10:40:06

  中山公园宰牲亭封闭将大修 预计明年9月完工  因受雨水侵蚀等,屋面瓦件脱釉、松动,檐头瓦件残损危及木构件;完工后,公园内大型古建全面修缮基本完成


  7月9日,宰牲亭许多椽子已严重糟朽腐空,保护性修缮下半年启动。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

  新京报讯 (记者倪伟)中山公园的古建宰牲亭保护性修缮近期将启动。完工后,中山公园内的大型古建将基本完成全面修缮。这处明清两朝皇家社稷坛,比邻故宫博物院,与太庙左右对称,是标准的皇家建筑制式,被确定为中轴线上14个遗产点之一。

  中山公园前身为明清皇家社稷坛,是皇帝祭祀土神、谷神的地方,也是皇权王土和国家收成的象征。明清两朝皇帝或遣官在这里举行过1300余次祭祀活动,祭祀时屠宰牲畜的地方,就是宰牲亭。

  宰牲亭已对游客封闭

  7月9日,记者来到宰牲亭外,看到宰牲亭已经对游客封闭,设置了双重保护。外层,蓝色彩钢板围成一道隔离墙;内层,红色围挡直达顶部,顶部覆盖雨棚,将亭子严密保护在其中。

  在工作人员引导下,记者进入红色围挡内部。只见宰牲亭四周竖立起脚手架,建筑中破损较严重的屋檐,已经被支撑板防护起来,只待开工后一一修复。

  中山公园基建科副科长张京利告诉记者,随着多年雨水侵蚀等病害影响,宰牲亭积攒了不少“慢性病”。在日常文物检查时,工作人员发现宰牲亭南侧一根飞椽脱落,同时,四面连檐均出现不同程度糟朽,并伴有漆皮脱落。

  进一步检查发现,屋面瓦件有脱釉、松动现象,檐头瓦件有残损,已危及木构件。“慢性病”集中显露出症状。

  为防雨水侵蚀宰牲亭穿“雨衣”

  记者在现场看到,整个宰牲亭损坏最严重的部位在南侧飞椽。连续数根椽子糟朽、崩坏,工作人员用一块木板整体托住,用支架支撑起来。

  张京利介绍,此次修缮,将更换宰牲亭糟朽椽子和木基层构件,更换糟朽望板、连檐瓦口。对于另一个重要部分——屋顶,将全面挑顶修缮、瓦件归安,重做泥、灰背。简单来说,就是将瓦片全部取下,全面筛选、评估,再留下好的、替换坏的,重新装回屋顶。

  据介绍,宰牲亭修缮工程计划下半年开工,考虑到雨季、冬季停工的影响,预计明年9月完工。目前,北京进入多雨季节,为了防止雨水侵蚀,工作人员将宰牲亭全面保护,搭上雨棚,度过雨季。

  ■ 保护性修缮

  修旧如旧 屋顶保留旧琉璃

  修缮皇家古建,中山公园不乏经验。自上世纪80年代大修以来,几处重要古建的修缮陆续完成。

  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,神厨、神库完成保护性修缮。这是中山公园上世纪80年代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古建修缮,也是保护性修缮理念在中山公园的一次全面实践。

  所谓保护性修缮,就是利用原始的材料、工艺,修旧如旧,最大限度保存文物建筑的历史信息。

  张京利认为,整个项目中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,就是瓦屋面的修缮。神厨、神库使用黄琉璃瓦,当时百分之七八十琉璃瓦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釉面脱落现象,严重的甚至完全脱落,宫廷黄瓦看起来就像是普通居民家的灰瓦。

  “这些琉璃瓦应该怎样处理,能保留多少,是一个纠结点。”张京利说,经过几次讨论,最终确定,最少半坡屋面要保留旧琉璃瓦,另外半坡换新。修缮人员将瓦片全部小心翼翼取下,逐一筛选,留下质量较好的一半。考虑到公园整体风貌,重新铺装时,旧瓦全部安放于后坡,保留着历史的沧桑;新瓦则安装在面向游客的前坡,打眼一看,红墙黄瓦的皇家气象回来了。

  在古代,神库用于安放太社、太稷神牌、神龛、祭器等物品,神厨为制作祭品的处所,并存放各种厨具,两座建筑比邻而居。修缮后,神厨、神库被用于“社稷文化展”场所,展出明清社稷坛文化研究成果及历史资料,向游客介绍社稷文化知识,得到活化利用。

  打“木补丁” 地面铺“金砖”

  神厨、神库修缮的很多细节,都颇费心思。

  张京利指向神厨、神库一根后檐柱靠近底部的位置,在平整的红漆之下,其实暗藏一块“补丁”。

  檐柱暴露在室外,常年风雨侵蚀,根部容易腐朽。修缮时不必将整根柱子换掉,传统做法是将根部糟朽的局部剔除,用同材质的木料接上,保证其构件功能。

  这种方法叫做“墩接”,在对檐柱采取最小干预的前提下,修复了柱子,神厨、神库共有四根檐柱被“救活”。

  走在室内发现,神厨、神库地面砖块十分平整,砖块之间缝隙极小,酷似故宫、圆明园等处使用的“金砖”。



上一篇文章:2岁幼童坠入10米深井 消防公安联手“挖”出孩子
下一篇文章:18米巨幅《鱼米江南》用金银珠宝做顔料